荣成市探索农村治理新路子

发布时间:2019-07-15 08:46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:[ ]


今年以来,围绕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要夯实农村治理这个根基”的具体要求,崂山街道全面加强党在农村治理中的核心主导地位,探索出“三项清单”“三支队伍”“三项服务”的“三三三”工作法,不断促进农村环境呈现治理有效、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,为开创农村治理格局打开了新思路。

用好“三张清单”

将村干部权力置于阳光之下

哪些事务村干部有权处理?哪些事务需要交由党员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?各项事务的处理程序都有哪些?2015年,崂山街道作为我市“小微权力清单”试点镇街,就针对各村实际,列出村干部“小微权力清单”,明确村干部对村级事务管理的权限。今年,崂山街道在“小微权力清单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“清单”事项,建立“权力事项清单”“代办事项清单”和“财务清单”,为村干部开展各项村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。

记者在“权力事项清单”中看到,村级事务被划分为三资财务、民生保障、农业生产、环境卫生、党建政治、文明建设等6大项、51个小项,根据事务大小、涉及金额数量以及百姓关注度等要素,明确村“两委”干部的权力和职责。比如,“权力事项清单”中明确写明,对一次性财务支出超过5000元以及土地滩涂发包、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项,交由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,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。

通过一张“权力事项清单”,把村干部权力更多地“放”给党员和村民代表,各方权责更加明晰,村“两委”干部开展工作有章可依、干得尽心,党员群众监督工作有规可循。

地宝圈村党支部书记李险峰告诉记者,以前处理村级事务时,村干部与村民代表之间因职责归属问题产生过分歧,村干部工作中也难以放开手脚,“权力事项清单”公布以后,彼此职责的划分、权限界定越来越清晰,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。

除了日常的村级事务管理,合作医疗、优待优抚、土地补偿款等都是村民最关心的话题,崂山街道将16项民生领域代办事项列入“代办事项清单”,在规定事项内,相关的“两委”干部有义务为村民跑腿。

为保证村“两委”干部服务质量,崂山街道定期组织村会计、民政主任等业务人员进行培训,提高办事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养,建设一支本领过硬的农村代办服务队伍,让“村民办事不出村,‘两委’干部多跑腿”成为常态。今年以来,崂山街道28个村、2个社区“两委”干部共计完成村级代办事项1.2万余人次,群众依赖干部、信任干部,干群关系更加融洽。

村级财务管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,同样是村民们比较关注的话题。针对村里收支、用工、发包、固定资产处置、资产负债等12项工作内容,崂山街道列出“财务清单”,各村按照清单具体内容,分月度、季度、半年、年度进行公示,充分发挥村级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审查职责,公示内容必须经过其审核审查,确保公示内容的准确性。每月10日前,各村居将上月相关内容在公开栏内进行公示,同时上传至党建管理平台,实现“理财小组+村民+街道部门”三级审核,切实将权力运行置于监督之下。

管好“三支队伍”

织密织牢农村治理保障网

农村要发展好,离不开好班子和好带头人。崂山街道从加强农村干部、包村干部、党员群众三支队伍建设入手,提升村干部和党员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战斗力,发挥班子成员“领头雁”作用,带动各村形成爱党爱国、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。

在日前召开的崂山街道月度例会上,二疃、船坞等村主要负责人作为“四清”工作先进村代表上台交流经验。月度工作例会,是近年来崂山街道强化农村干部工作本领的重要抓手,按照“班子成员+机关干部+农村主要负责人”的模式,先进村上台交流经验,后进村上台表态反思,组织全体干部对先进村和后进村现场观摩点评,让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成为常态,营造村干部比学赶超氛围浓厚。

为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,街道制定下发《农村财务管理办法》,通过实行年度集中审计和常态监督两项常态机制,倒逼农村干部规范履职、依法用权;制定了《农村差异化考核办法》,对上楼村与未上楼村进行差异化考核,月度进行通报,让村干部在工作中知不足、有方向。

崂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4月开始,街道多次组织各村主要负责人分批到济南、青岛、潍坊等地观摩学习,帮助他们开拓思维眼界,增强发展本领,立足各村实际谋划发展思路,为乡村产业振兴积蓄力量。

包村干部是力促农村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、常态化的重要力量,是将街道部分重点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思路传达到村的“传声筒”,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近年来,崂山街道为村居选派党建指导员与包村干部,对人口较多、村情不稳的村,选派一名班子成员和多名包村干部形成工作专班指导工作。

为保证包村干部在工作中做到严落实、不走样、有回声,崂山街道不定期开展包村干部培训,机关干部相互分享交流包村经验,结合我市“双提”工程,党建办、民政、计生等业务科室部门开设业务讲堂,提升包村干部农村工作能力与业务能力,力求干部队伍素质过硬。

党员群众同样是村务工作中的重要力量。今年3月,崂山街道实施“筑巢”工程,为党员群众开展集体活动提供优越环境。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事务中的先进性、模范性,崂山街道开展党员量化积分考核,将党员参与“联四邻”、“党旗红”志愿活动等情况纳入考核,季度进行通报,提高了党员规矩意识,拉近了党群、干群关系。

做好“三类服务”

构建立体化服务保障体系

崂山街道以建设立体化服务体系为宗旨,做好“志愿”“保障”“指导”三项服务工作,为帮助农村产业发展、营造文明乡风夯实基础。

自我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,崂山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及实践所为阵地依托,成立志愿服务总队、“红色先锋·党员引领”“爱心跑腿·巾帼帮扶”“文明站岗·环境守护”等近50支志愿服务队伍,不定期开展“讲、评、帮、乐、庆”五种模式的“点单”或自办志愿服务活动。今年以来,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,帮助解决百姓生活困难320余次,开展环境整治70余次,开展专题讲座10余场次。

常态化的志愿服务,让崂山街道广大农村环境更美了、邻里关系更好了、村民关系更和谐了,互帮互助的善行善举蔚然成风。

今年5月,崂山街道在原有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,帮助二疃、船坞两村试点开办暖心食堂,为村内70周岁以上的30多名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。

除暖心食堂外,闫家庄村社区养老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,各点连接成线成网,村居老人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。同时,“清洁家园”、金晖助老、 精准扶贫等帮扶活动也在扎实开展,为特殊群体送温暖,营造了浓厚的助残助老、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。

指导服务方面,崂山街道以科技兴农、兴海为重点,积极对接高校专家,定期组织农业技能、技术培训,推广新技术、新产品,引导雨夼村、西牢村在传统大棚草莓种植项目上积极开发新模式、引进新品种、新管理技术,目前在租用的大棚中已开始进行育苗和试验生产,崂山屯、毕家屯村从外地引进改良的海参、蛏子品种,不断提升海产品质量。

为防止农产品、海产品突发病变,崂山街道组织工作人员与村对接,及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查看,解决实际问题。通过一系列指导服务,让农业生产更有依靠,农民生活更有奔头,乡村产业振兴稳步推进。

通过“三三三”工作法,崂山街道农村治理更加有序,党群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,村风民风更加和谐。该街道将进一步深化“三三三”工作法内涵,发挥好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,让农村干部当好农民的“贴心人”,推进农村各项工作扎实开展,力促乡村全面振兴。

 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